BOB体育app一个小目标 达成之后,对于要做全民全域健康消费第一入口的京东健康来说,在目前的营收结构下,后面要走的路不仅很长,还并非是坦途。
翻看京东健康近三年的财报,其营收增长水平都表现得很稳定。2019-2021 年,京东健康年营收同比分别增长 32.72%、78.77% 和 58.3%。
2022 财年,京东健康总营收为 467.36 亿元,同比增长 52.3%。保持住了双位数增长水平。
分业务来看,京东健康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由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即来自医药电商的收入;二是由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它服务构成的服务收入,包括在线问诊所产生的收入等。
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为主要营收来源,所占总营收的比例也进一步加大,从 2021 年的 262 亿元增加 54.2% 至 2022 年的 404 亿元。
这很大程度上在于京东健康背靠着京东物流带来的高效配送服务带来的用户体验。财报显示,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仓库和非药仓库数量分别增至 22 个和超过 500 个,药品 自营冷链 能力已覆盖全国超 300 个城市。
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的所得服务收入,由 2021 年的 45 亿元增加 41.4%,至 2022 年的 64 亿元。
京东健康表示,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数字化营销服务费增加,归因于平台上的广告主数量增加,这与平台的交易持续增长保持一致。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增加,主要归因于线上平台的第三方商家的销量及数量增加。
京东健康在 2022 财年能扭亏为盈,大幅改善利润水平,关键在于在保持收入强劲增长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明显。
京东健康的主要开支分为履约开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研发开支以及一般及行政开支。
从财报来看,京东健康近年来的费用率整体稳步下滑,推动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
履约费用是京东健康最大的成本项。2022 年,京东健康的履约开支由 2021 年的 29.99 亿增长至 45.22 亿元,与营收增长相匹配,但占总营收比重为 9.68%,较 2021 年的 9.8% 占比有所下降。
同时,在 2022 年京东健康强劲的营收增长下,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仅增加 2.9% 至 21.96 亿元,占营收比重大幅下降至 4.7%,而 2021 年该比重为 7%。
不难看出,在整体业绩上扬的同时,将费用率把控至下降趋势,是京东健康能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
财报显示,截止 2022 财年末,在用户端,京东健康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 1.54 亿,同比增长约 3100 万;在商家端,第三方商家数量已经突破 2 万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合作商家则超过 7 万家。
用户与商家的增长是呈正相关的。入驻商家越多,就越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吸引到更多的用户;而用户多了,流量大了,又会让更多商家愿意进来寻找增量。BOB
得益于京东健康不断拉拢大型连锁药企和三甲医院的入驻,并将服务能力从严肃医疗延伸至大健康、泛健康的健康服务,再加之疫情催化导致过去三年线上诊疗需求持续爆发,京东健康以能满足多样用户需求的健康服务能力,培养了用户在京东健康平台上的使用习惯。
财报数据显示,BOB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 万,京东大药房一年服务超 1 亿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健康虽然为用户带来不同维度、BOB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式健康服务,实现了在收入、利润、用户数量多方面持续、稳步的增长,但离 全民全域健康消费第一入口 还有坐 筋斗云 才能翻越的距离。
尽管另一个主营业务线上平台、BOB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的收入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却撼动不了靠药品带来的大头收入。
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医药电商并没有绝对的竞争壁垒,而是靠着规模效应摊平运营成本,盈利天花板并不高。
想做互联网大健康产业,BOB却成了 线上药房 ,其实并不是京东健康一家的问题。或者说,先成为 线上药房 活下来,再谋求转型发展,是互联网医疗的必经之路。
只是,在这条路上,京东健康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市值,都有已经领先了 行业老二 阿里健康一大截,但在稳住基本盘这件事上,仍面临着阿里健康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从根本上来说,医药是标品,在线上的流通逻辑与其他电商商品一致。因此,京东健康也能做到的,阿里健康基本上也能做到。
不过,阿里健康的物流主要依靠通达系和菜鸟,配送速度相对较慢;而京东健康物流体系中,最快的配送服务 30 分钟内可达,这才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与阿里健康的差距。
但在医药电商领域有如此强劲的对手,京东健康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去守好医药电商的基本盘。
从未来发展来看,京东健康已经有意调整业务结构,将数字化服务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但目前医疗服务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用户习惯还在培养中,线上预约、问诊、诊后服务和慢性病护理等医疗服务的渗透率还较低。
对于京东健康来说, 由药转医 是其走向 全民全域健康消费第一入口 的必然趋势。
虽然京东健康已经不断在 B 端、G 端、H 端三向发力,搭建一个体系,将服务能力逐渐渗透到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对 C 端用户的服务体验,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但事实上,这些在商业化上还未取得明显突破的动作,京东健康还需要花大力气持续投入。
本次财年,京东健康增长的不仅有活跃用户数,还有激增的线上问诊用户数: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 万。
综合来看,市场乐于见到京东健康以盈利的财报给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带来好消息,也非常理解在发展过程中京东健康仍然还未摆脱线上药房的本质。
但对于要做 全民全域健康消费第一入口 的京东健康来说,转型之路道长且阻。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